秋冬季懷孕母豬的飼養管理事項
2019-12-14 12:36:44 點擊:
今年由于受非洲豬的影響,豬價達到歷史最高峰,在這種環境下,把母豬管理好最為重要。管理好母豬目的是生產數量多、個體大、健康良好的仔豬。在母豬數量一定的條件下,母豬飼養管理尤其是妊娠母豬飼養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仔豬的生產數量和質量。而寒冷季節來臨,光照時間短,給懷孕母豬的正常生長發育帶來了不利影響,養殖戶應注意加強飼養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母豬的生產性能,達到提高養豬經濟效益之目的。
一、控制體況
良好的體況是母豬保持較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證。過瘦的母豬對繁殖力的影響可以從斷奶后發情間隔時間長、產仔數少反映出來。過肥的母豬同樣可以影響繁殖性能。所以,在飼喂上一定要用優質飼料。
二、降低胚胎死亡數量
母豬配種后,在第9-13天內最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胎兒死亡,第二個胎兒死亡高峰出現在交配后60-70天。生產中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豬舍環境,把胚胎損失減到最低程度。豬舍的溫度保持在16-22℃,相對濕度維持在70-80%;配種后應保證優質全價飼料;保持圈舍清潔衛生,以便減少感染的機會。
三、搞好防疫工作
搞好防疫工作對保證妊娠母豬正常產仔起著決定性作用,為此,對后備母豬, 在配種前20 天必須注射豬瘟、乙型腦膜炎、偽狂犬病、細小病毒、藍耳等疫苗,以防止死胎和流產發生。并進行體內外驅蟲一次。經產母豬,在斷奶前10天內,搞好相關重大疫病預防注射, 同時進行體內外驅蟲。
四、供給母仔充足營養及合理的飼喂方式
懷孕母豬攝入的營養一是用于母體的維持需要,二是母體(尤其是青年母豬)的生長發育需要,三是完成泌乳期間營養的儲備,四是保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妊娠前期:建議母豬配種后3天內飼喂安池AC560采食量控制在每天1.8千克-2.0千克。配種后4天-30天,每天的采食量控制在每天2.0—2.5千克。
妊娠中期:配種后30天-80天。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調節母豬的膘情,管理好母豬的膘情是提高母豬生產成績的關鍵,母豬過肥或過瘦都會影響其生產性能,所以需對母豬的膘情進行調控。原則是限制飼喂、看膘投料。建議這個時期每天飼喂安池AC560采食量控制在2.5千克-3千克之間。
妊娠后期:配種后80天-110天。
妊娠后期飼喂要注意兩個現象,
一是妊娠80天-100天,此階段是母豬乳腺的發育期,乳腺是用來產乳的,如果此階段飼喂量過大,會引起母豬過肥、過量的沉積脂肪,阻礙了母豬的乳腺發育,導致哺乳期少乳甚至無乳。
二是妊娠80天后是胎兒快速生長的時期,大約70%的胎兒體重是在這一時期生長的。妊娠90天-110天每天飼喂安池AC570的飼喂量3.0千克-3.5千克為宜。到妊娠后期,不僅要滿足營養需要,還需要提高飼料的質與量。
分娩前5天分娩后5天:此時期為產前產后時期,母豬的應激較大,往往因為飼喂不當即引起母豬產后疾。肛i便秘、難產、子宮內膜炎、無乳綜合癥),需防止母豬哺乳后期采食量下降,所以分娩前2天開始逐漸減少口飼喂量,每天減少0.5kg,分娩當日喂0.5kg或者不喂,可以適當增加些粗纖維飼料,分娩后每天增加1kg,5天后達到5kg以上,接近自由采食。同時做好人工監護分娩,調整產房的溫度、衛生等環境設施。
飼喂懷孕母豬的日糧,除講究衛生和保證質量外,還須具有一定量的青粗飼料,使母豬吃后有飽感,又不會壓迫胎兒,青粗飼料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此外,嚴禁飼喂霉變、冰凍、帶毒和強刺激性飼料,否則容易引起流產;同時不要隨意更換飼料品種,喂青粗飼料應少喂勤添,隨時讓母豬飲到清潔的飲水。
五、做好產前準備工作
秋冬天寒冷,需做好防風保暖工作。最好為母豬設置專門的產房,產房內要求溫暖干燥,濕度保持在65-75%,舒適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保持在22-23℃。對膘情和乳房發育良好的母豬,產前2-3天應適當減料,逐漸減到懷孕期飼養水平的2/3,喂青綠多汁飼料。對那些體況較差和乳房發育不良的母豬,產前不但不減料,還應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飼料。在母豬產前3-5天把其趕入產房,同時準備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墊料。
六、小結
對一個豬場,管理好母豬最為重要,但要按照豬的生活習性去管,飼喂母豬最好在懷孕期用水料飼喂,料水比例為1:3.5最好。哺乳期料水比例為1:2.5最好。管好母豬是一個豬場保持正常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只要我們把各項工作做到位,它就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一、控制體況
良好的體況是母豬保持較高繁殖力的重要保證。過瘦的母豬對繁殖力的影響可以從斷奶后發情間隔時間長、產仔數少反映出來。過肥的母豬同樣可以影響繁殖性能。所以,在飼喂上一定要用優質飼料。
二、降低胚胎死亡數量
母豬配種后,在第9-13天內最易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而引起胎兒死亡,第二個胎兒死亡高峰出現在交配后60-70天。生產中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豬舍環境,把胚胎損失減到最低程度。豬舍的溫度保持在16-22℃,相對濕度維持在70-80%;配種后應保證優質全價飼料;保持圈舍清潔衛生,以便減少感染的機會。
三、搞好防疫工作
搞好防疫工作對保證妊娠母豬正常產仔起著決定性作用,為此,對后備母豬, 在配種前20 天必須注射豬瘟、乙型腦膜炎、偽狂犬病、細小病毒、藍耳等疫苗,以防止死胎和流產發生。并進行體內外驅蟲一次。經產母豬,在斷奶前10天內,搞好相關重大疫病預防注射, 同時進行體內外驅蟲。
四、供給母仔充足營養及合理的飼喂方式
懷孕母豬攝入的營養一是用于母體的維持需要,二是母體(尤其是青年母豬)的生長發育需要,三是完成泌乳期間營養的儲備,四是保證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妊娠前期:建議母豬配種后3天內飼喂安池AC560采食量控制在每天1.8千克-2.0千克。配種后4天-30天,每天的采食量控制在每天2.0—2.5千克。
妊娠中期:配種后30天-80天。這個時期的主要目標是調節母豬的膘情,管理好母豬的膘情是提高母豬生產成績的關鍵,母豬過肥或過瘦都會影響其生產性能,所以需對母豬的膘情進行調控。原則是限制飼喂、看膘投料。建議這個時期每天飼喂安池AC560采食量控制在2.5千克-3千克之間。
妊娠后期:配種后80天-110天。
妊娠后期飼喂要注意兩個現象,
一是妊娠80天-100天,此階段是母豬乳腺的發育期,乳腺是用來產乳的,如果此階段飼喂量過大,會引起母豬過肥、過量的沉積脂肪,阻礙了母豬的乳腺發育,導致哺乳期少乳甚至無乳。
二是妊娠80天后是胎兒快速生長的時期,大約70%的胎兒體重是在這一時期生長的。妊娠90天-110天每天飼喂安池AC570的飼喂量3.0千克-3.5千克為宜。到妊娠后期,不僅要滿足營養需要,還需要提高飼料的質與量。
分娩前5天分娩后5天:此時期為產前產后時期,母豬的應激較大,往往因為飼喂不當即引起母豬產后疾。肛i便秘、難產、子宮內膜炎、無乳綜合癥),需防止母豬哺乳后期采食量下降,所以分娩前2天開始逐漸減少口飼喂量,每天減少0.5kg,分娩當日喂0.5kg或者不喂,可以適當增加些粗纖維飼料,分娩后每天增加1kg,5天后達到5kg以上,接近自由采食。同時做好人工監護分娩,調整產房的溫度、衛生等環境設施。
飼喂懷孕母豬的日糧,除講究衛生和保證質量外,還須具有一定量的青粗飼料,使母豬吃后有飽感,又不會壓迫胎兒,青粗飼料富含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胎兒的正常生長和發育,同時供給充足的飲水。此外,嚴禁飼喂霉變、冰凍、帶毒和強刺激性飼料,否則容易引起流產;同時不要隨意更換飼料品種,喂青粗飼料應少喂勤添,隨時讓母豬飲到清潔的飲水。
五、做好產前準備工作
秋冬天寒冷,需做好防風保暖工作。最好為母豬設置專門的產房,產房內要求溫暖干燥,濕度保持在65-75%,舒適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溫度保持在22-23℃。對膘情和乳房發育良好的母豬,產前2-3天應適當減料,逐漸減到懷孕期飼養水平的2/3,喂青綠多汁飼料。對那些體況較差和乳房發育不良的母豬,產前不但不減料,還應加喂一些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飼料。在母豬產前3-5天把其趕入產房,同時準備好分娩用具和充足的墊料。
六、小結
對一個豬場,管理好母豬最為重要,但要按照豬的生活習性去管,飼喂母豬最好在懷孕期用水料飼喂,料水比例為1:3.5最好。哺乳期料水比例為1:2.5最好。管好母豬是一個豬場保持正常生產的一個重要環節,只要我們把各項工作做到位,它就會給我們帶來豐厚的回報。
- 上一篇:哺乳仔豬如何做好的飼養管理 [2019-12-14]
- 下一篇:秋冬季保育豬飼養管理及預防疾病事項 [2019-12-14]